會員登入
我要找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推薦
- 目錄
- 內容試閱
I AM MY COMPANY!! 好的創業家,不只靠個人色彩,而且要掌握時代的浪潮進入e創業世代,創業者只需要專注在「產品創意的精進」以及「客戶人脈的開發」上就可以了,不需要租用龐大的辦公空間和聘僱眾多的員工,如此便更能有效降低創業成本與經營風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您準備好自己當老闆了嗎?從現在開始,您也可以大聲的說:「 I am my company!! 」
一九七○年於臺大畢業,七一年於臺大電機研究所就讀期間與林百里先生共同研發出我國第一部計算器,並獲得國家青年獎章。七三年任金寶電子總經理。一九八○年加入英業達公司,從廠長、總經理至八八年任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博士稱他為「明日工程(Tomorrow Engineering)學家」。一九九八年創立「明日工作室」, 鼓勵閱讀與創作,著有《成功致富又快樂》等二十餘本暢銷書,作品涵蓋文學、經濟、教育、未來趨勢等。二○○○年起致力於利用網路與科技解決貧窮問題,並於二○○二年成立「千鄉萬才」公司。二○○三年十二月七日辭世。
企業的生命意義
有效發掘和創造客戶的需求,並以最快的速度、可被接受的價格,設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很多人在初次踏入社會時,多半是想要到知名企業去應徵工作,成為普通的上班族,很少有人選擇「創業」這條路,然而在全球化的競爭趨勢之下,各項產品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使得企業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因此面臨了失業的危機。
過去「創業」是偶然發生,未來「創業」將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事。那麼,e世代的我們,到底應該了解那些創業的概念呢?
企業為何誕生?
在幾百年前的農業社會裡,世界上幾乎沒有所謂的「公司」和「企業」這些名詞,人們做生意,就像開個「百年老店」一樣,父承子繼,世代沿襲。
自從產業革命以後,不管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或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都需要從事大量生產;由於大量生產需要集合可觀的資金、人才、生產工具、原料……等,因此「企業」便應運而生。
企業的經營模式,一開始是大量生產的企業,後來大量銷售、大量服務的企業,也陸續登場了。
由此可知,產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使得社會機能的提供漸漸朝向專業化發展。
「企業」,就是因應提供某種或某些專業化的「社會機能」而誕生的!
社會需求不斷變化
企業的存在是為了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顧客的需求,然而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顧客的需求也會改變,當一個企業提供的社會機能不再為社會所需要,或它的機能被其他企業取代,它的生命意義便消失了,不再有存在的價值。
尤其在社會結構轉型的當下,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過去在工業社會的很多企業,其所提供的機能已經漸漸不敷社會所需,企業的營運績效逐漸衰退,且已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即使是很賺錢的公司,包括政府機構,都在減員增效,導致目前失業率高居不下的現象。
延伸閱讀